陳炳旭
2025年08月01日08:07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為何探訪一座城?“跟著感覺走”,是不少年輕人的答案。
不久前發布的《2025上海文旅場景消費報告》顯示,以文博場館為承載的“體驗”消費、以演藝經濟為代表的“悅己”消費悄然崛起。最近一段時間,從畢業游到暑期游,年輕人的旅行清單不再由父母主導,而是自主策劃,不單是看風景,還要滿足深度體驗、個性化游玩等需求。從過去的“參觀打卡”轉變為“參與體驗”,年輕人“跟著感覺走”,不滿足於“走馬觀花”,而是聽從內心的喜好,追求情緒價值的滿足與個性表達的釋放,這成為當下文旅消費的一個新趨勢。
時空交匯、古今交融的體驗,往往能激發人們內心復雜而深刻的情感共鳴。
走進河南洛陽博物館“一夜探古今”活動現場,在沉浸式講解、場景式復原演繹中,聆聽春秋時期一對父女的離別故事、隋唐市井的胡商吆喝,感受歷史的鮮活﹔漫步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館,戴上MR(混合現實)眼鏡,觸發數字場景,感受吉光片羽承載的風土人情﹔徜徉湖北省博物館,與以越王勾踐劍為原型的國漫風IP形象對話,感受縱橫千年的氣派……穿越歷史塵煙、感知文明寶藏,既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,又帶動靈魂深處的省思,讓年輕旅行者有了同厚重文脈“握手”的可能。
探訪巷陌,流連市井煙火,契合了年輕人換種生活方式的需求。
在北京,於鼓樓的紅牆綠瓦間,京西太平鼓的鼓點與西洋弦樂的曲調交織,新京韻扑面而來﹔在四川成都,行走於寬窄巷子的青石板上,蓋碗茶的清新茶香與咖啡的濃郁香氣氤氳在一起,交融出今朝蜀地味道﹔在湖南長沙,搖滾音樂與地域文化元素相融相合,湘味故事娓娓道來……城市肌理內嵌著文化敘事,城市氣質融匯著藝術芬芳,年輕人渴望擁抱的,並不全然是磚石梁柱這些具象符號,還包括散發著鮮活氣息的情景與生活。
拍照出片、“種草”分享、開啟“說走就走”的旅行……年輕人相似的志趣、相近的訴求,反映出人們消費需求的轉變,即從純粹的“看山看水看風景”轉為“觀文品史、體驗生活”,從簡單的“逛逛逛”“買買買”轉為“感受文化、體味歷史”。這種更注重個性體驗、更突出精神價值的消費需求,印証了消費升級的趨勢,呼喚更有質感的文化供給。
行而有思,思則行遠。“跟著感覺走”,與其說是一場旅行的奔赴、一次預期的滿足,毋寧說是一個淬煉心智的契機。對城市而言,這同樣是一次成長契機。推動博物館、美術館、藝術館等公共空間轉型升級,更好建設熱門演藝空間、沉浸劇場、新奇體驗場館、都市樂園等新型文化消費場景,促進文旅新產品、新業態不斷“翻新”“上新”……當文化空間提供更多的“入場券”、更優的“觀眾席”,當文化元素內嵌於城市的細節之中,人們便能在一場場與城市的邂逅中流連忘返,再次相逢的願望也將萌發。
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,青春活力是城市的風採。在供與求中豐厚精神滋養,在人與城間構建文化連接,才能讓城市產生更大的吸引力,實現人與城雙向奔赴、共同進步。傳承歷史韻味、堅守文化品位,激活青春的多巴胺、跟上文旅需求的新潮流,就能打造一座座活力之城,也將為年輕人的成長積攢更為豐富的給養、鋪展更為廣闊的舞台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8月01日 05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